技工教育的地位、特色以及今后的重点

技工教育的地位、特色以及今后的重点


01

技工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多年来,社会上许多人对发展技工教育存有模糊认识,有些技工教育工作者缺乏信心。因此有必要回顾一下国家的政策和技工教育的发展历程,坚固我们的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大力发展技工教育。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深改组研究通过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支持技师学院建设”。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很多关于就业再就业、职业培训与教育、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文件都提出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有的文件中还特别强调技工教育的办学特色。如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技工教育”,把“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作为技工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的鲜明特征。
回顾150多年来我国技工培养历程,技工教育发展有其相对独立性和历史传承性,有其鲜明特色和历史贡献。在近代洋务运动时期就有了专门培养技工的学堂“艺圃”,清末民初的“艺徒学堂”也是早期的技工学校。20世纪20年代“技工学校”的名称开始出现,战争时期包括“培黎学校”在内的一大批技工学校涌现,延安革命根据地、东北解放区也有技工学校存在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技工学校更成为我国为工业化培养技术工人的唯一的教育类型。20世纪80年代中期,技工学校纳入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在管理体制、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等方面始终保持了鲜明特色。
技工教育的鲜明特色突出表现在:服务经济建设,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高技能人才和技能领军人才培养的骨干作用;面向实体经济,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培养技工的传统优势;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技能提升为目标的培养方向;学制培养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办学特色;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统领的职业素养培养等等。
技工教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主要体现在发挥以下几大作用方面:

一是技术工人学制培养的主渠道作用。新中国建立之后,技工学校是唯一以技术工人培养为主要任务的培训教育机构,成为我国学制培养技工的主渠道。

二是高技能人才和技能领军人才培养的骨干作用。技工学校秉持高端引领的理念,始终站在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最高端。是我国高级技工学制培养的主要依托。

三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引领作用,在长期发展历程中,技工学校与时俱进,遵循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不断贴近企业需求,开拓创新,引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四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服务作用,技工学校是承担技工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竞赛集训、公共实训、就业服务等工作的综合性培训基地,全方位、多功能服务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五是在促进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特别在促进高质量就业和弱势群体就业,以及扶贫攻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技工教育的办学特色和历史贡献,使技工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职教类型。

02

技工教育的办学特色



技工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质,即技工教育既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形式和骨干力量。
与泛化的职业教育不同,技工教育从产生的基因来看,它旨在直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能,为生产力发展服务,可以说是生产力要素的组成部分,既有教育属性,也有生产力属性。从历史上看,它定位非常明确,始终服从于、服务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以培养企业一线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为己任。
1954年制定的《技工学校暂行办法草案》就明确“技工学校为保证国家经济建设需要而设立”。1956年的《关于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人技术学校标准章程(草案)》规定:技工学校培养目标是“能掌握一定专业的现代技术操作技能和基础技术理论知识的、身体健康的、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中级技术工人”。1986年《技工学校工作条例》明确“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工人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2年人社部颁发的《技工学校设置标准》再次明确,技工学校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服务的技术工人。因此,技工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向性。
就发展历程和办学特色而言,特别是对于产业经济发展培养技术工人来说,毋庸置疑,技工教育无论从历史传统还是当前实际情况看都是最适合的一种教育类型。同时,技工教育始终与职业培训密切相关,是多功能、综合性的培训实体,在当前促进就业,构建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技工教育要认真遵循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路线方针,遵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学习借鉴各类职业教育之所长,充分享受职业教育的各项普惠政策,实现共同发展;技工教育又是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体系的骨干力量,要求技工教育必须保持发展特色,在各级政府和人社部门领导下,坚定地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为劳动者提供多形式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
技工教育150多年来形成的办学特色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保持特色,是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应有之义。没有特色,技工教育将不复存在,“大力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03

要更加重视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2016年4月26日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件,生产优质的产品。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弘扬劳模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9年8月在甘肃考察和9月的重要指示中,又反复对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出要求。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工匠精神培养,这对于技工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决定着企业产品质量,影响着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整体水平,也是技能人才的重要特征。作为技能人才培养、大国工匠培养的重要载体,技工教育有着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的优良传统。今后更应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把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放到突出位置上,纳入思政、德育教育,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专业教学、日常管理、校企合作等方面,全面加强学生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融入到技工教育的全方位和全过程,探索形成有效的培养路径。完善技能培养+素质提升的培养体系,把人才培养质量提到新的水平,造就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高技能和高素养的技能人才。




往期经典回顾



来源 | 职业 | 转自职教帮(微信号:zhijiaobang)

声明丨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