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与突破:试论职业教育新发展



从“边缘地带”回到“聚光灯”的前台,职业教育经历了迟缓与转型的几十年发展后,即将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回首职业教育近四十年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框架雏形已初步形成。
 
“水土不服”也一直伴随着职业教育的转型与发展,中国职业教育引进自德国,目前德国双元制、现代学徒制等制度在我国已经施行多年。虽然在大部分职业院校加以推行,但在全国尚无法形成标准化、系统化的办学模式。为了厘清职业教育发展脉络,本文从职业教育发展的维度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


1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

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不容乐观,从2012年到2017年呈现出逐年递减的状态。目前我国每年职业院校毕业生大约有700万人。近日职业教育的扩招100万人的计划正式拉开帷幕。2019年始,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教育政策文件,推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显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随着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开篇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 而在现实的操作中,两种职业教育类型则雷同,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教育的院校这块大都都仿造普通高等院校而设置。因此在近来的文件中,突出强调了这种差异。区分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也从侧面印证了职业教育独当一面的重要性,两种教育的区别发展,才能显示出职业教育回归“应用型”教育的本质。


2人力与物力的全面支持

年初,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改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此时职业教育成了“两会”中受到瞩目的议题。同时,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措施,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具体目标有,今年培训1500万人次以上,三年内培训5000万人次以上;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设立专项账户,统筹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地方调整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职业院校扩大培训规模,支持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民办机构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与公办同类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3作为后备军的农村职教

农村职教一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只后备军。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文盲占比7.25%,小学和初中分别为40.84%、44.91%。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比例为9.74%。这表明,我国农村教育长期落后、水平不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农村支教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后备军的地位不容置喙。 我国农村职教发展程度较低,当前一般开展的是县级职教中心为主体的“送教下乡”等活动,缺乏企业的深度融入,也缺乏产教融合的思维,无法进一步将职业教育的知识转变为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农村职教市场广阔,是提升广大农民技能与知识的不二途径,但如何切实结合当地需求,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农村地区职业教育大发展一直是一个难题。 因此,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又一大突破口。构建立体培养模式。因人制宜,因区制定。建立契合的培养模式,将农业、农村、农民的特点与职业教育中培养的相关专业、课程、师资力量进行组合,探索培育新型农民的方式。构建村企对接服务。主张利用企业资源解决农村发展的问题,重点利用当地特色发展职业教育,以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为支撑,促进企业与农村的对接与合作,让农民除了土地之外有更多发展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社会认可度的全面提升

社会认可度的提高,要涉及到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层面,就是社会上升通道,也即“职教高考”和“职业大学”的设立。众所周知,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被社会自觉的划分到“坏孩子教育”的位置。对职业教育而言,社会认可度的提升也就意味职业教育从教育类型上获得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尤其是体现在本科层次教育的职业大学的首次设立。 在本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形成”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对职业教育院校师生而言,这无疑是一阵强心剂。目前,现行试点有江苏省职业教育招生的招生办法,他们使用对口单招、五年制高职、中高职衔接3+3、中职本科衔接3+4等方法,创新职业教育培养体系。 而此次新设立的15所本科职业大学无疑最受人瞩目,当前山东分布3所,广东和江西各有2所。职业院校升格为职业大学的寓意深刻。这不仅拉开了职教升格的序幕,也开启了职教重生的时代。此次升格将助力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显而易见的是直接提高了毕业的社会竞争力和社会认可度,职业本科带来的提升,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显现。
5余论
“我们曾经寄予厚望,如今也将勉力前行。”职业教育今天在改革的路上大踏步前进,无论是教育类型、社会地位、上升通道、后备军等等问题的破解,还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具体实施的路径,都将随着职业教育“家喻户晓”的程度深入人心。

END



来源 |  蓝粉笔(ID:lanfenbi01)

声明丨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