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 | 以学为中心 打造高质量高职课堂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是实施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历经多年快速发展,已经成功探索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育人模式,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但是,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契合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适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更高要求,成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亟须面对的新问题。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仍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教学质量问题,如课程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教法设计落后、教师教学能力偏弱等,成为高质量课堂建设的重要短板。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课堂教学创新,补齐质量短板,以学为中心,做好“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建立课堂教学质保体系,才能打造高质量高职课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打造高职高质量课堂的核心:以学为中心 以学为中心是高等教育教学主流发展理念。人本主义心理学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阐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育观,即“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变化和学习,使学生能够适应变化并且知道如何学习”。以学为中心是一场教育范式革命,是追求卓越教学的重要标志,是衡量高质量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以学为中心,要求我们在教学理念和思维上,要摒弃原有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思维惯性和实践规则的限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要从学习成效出发,聚焦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构建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分析、评价和创新的高层次通用能力及履行职业岗位角色的能力。 以学为中心,一是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知道通过课程或单元学习,自己能够学到什么;二是优化学习任务,围绕学习目标,设计教与学活动,开展项目化教学,使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能够实现预期目标;三是设计学业评价,围绕学习目标是否达成,设计多样化的对学生学业表现的过程性评价和衡量标准。 打造高职高质量课堂的抓手:“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 高职高质量课堂要凸显职业教育“跨界、融合、重构”的特征,育人过程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校企共建,推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 一是“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教师是高质量课堂建设的关键,拥有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师教学团队,是提升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牛鼻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因此高职院校要按照“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和“六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首先,根据专业发展需要,科学制订教师发展规划。明确教师创新团队的建设目标、原则、任务和保障措施,提高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其次,根据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实施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与企业合作共建教师发展中心,针对专业的专兼职教师实施个性化的培训方案,重点培训教师的课程设计思维能力、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和专业实践技能,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再其次,要完善教师绩效评价机制。要树立“重视教学、崇尚创新、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制定推行与新时代职业教育相符的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让每位教师尽展其才,做到最好。 二是“融合型”新形态教材开发。高职院校要根据国家要求建立行业、学校和企业多方参与的职教教材管理体制,校企双元合作开发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接学习领域模块化课程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产教融合型教材并配套相应的教学资源。结合“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加强书证融通,将新变化、新业态、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将教材原有纸质的平面化书本教材改革为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呈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动画、图片、视频、AI演示等)的立体化教材,让学生在浏览教材中,获得多感官的学习体验。做到教材内容常讲常新,与产业发展俱进,推动教学、实训的融合,学习、生产的融合。 三是“现代化”教学教法推广。高职院校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推广远程协作、实时互动、移动学习等信息化现代化课堂教学改革。普及推广“以学为中心”的项目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SPOC教学等卓越教学模式,推动高职课堂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型。 打造高职高质量课堂的机制:质量保障 打造高职高质量课堂,需要紧扣“以学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建立全员认同、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首先,要以学生学习的效率、收获为监测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时时学评教的信息化系统,通过学生的客观评教、教师的课堂问卷调查等反馈数据,监测课堂教学有效性,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寻求更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其次,要将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和实验实训等标准贯穿育人全过程,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改进,实施规范化教学,提高全员的质量标准意识。 再其次,质量形成是过程性的,只有坚持过程质量观,形成PDCA循环持续改进机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中内容设计、资源开发、支撑条件、教学团队、教学评价等,才能保障高质量课堂教学。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声明丨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