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应当何去何从?

近年来,我国在产业发展需求的刺激下出现了企业和社会力量等多元化主体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现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以及各类职业培训机构逐步兴起,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方合作越来越频繁。同时,从2019年开始,国家密集发布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对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以及职教地位、办学主体、培养目的、财政支持、未来发展方向等多方面做出了进一步明晰。那么,职业教育发展面临怎样的宏观环境?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应当何去何从?


01

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


政策方面,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道路、能源、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在不断扩大。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呼唤职业教育一体化,在产业转型创新方面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推进一体化发展,为“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培育更多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职业院校的重要使命。


经济方面,经济结构的转型及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倒逼职业结构变化,创新型、科技型、服务型人才需求将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消费结构有向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倾斜的趋势,居民越来越重视成长性的教育投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考试培训等教育培训类需求仍将持续增加。


社会方面,相比德国、日本“重能崇技”的文化传统,我国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观念重视不足、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生源和就业不佳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长期得不到提高。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供给端与需求端存在明显差距,“招工难”和“就业难”问题同时存在,技能劳动者比例偏低且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职业教育成为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解决技能人才短缺、提高就业质量的战略之举。


技术方面,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生物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发展,推动原有产业升级,催生出新产业、新职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法将逐步被替代,具备新技术、新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在不断增长。


02

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


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包括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做好改革组织实施工作等7个方面20项政策举措。紧接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产教融合的办学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2019年4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提出,自2019年开始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从10个左右领域做起,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19年5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支持企业兴办职业技能培训,对重点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激发培训主体积极性,完善职业培训补贴等方面政策。2019年10月,《关于开展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300个左右的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2019年选择培育建设150个左右的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2020年再建设150个左右的要求。未来,职业教育应当顺应政策导向,在提高中等、高等、高层次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统筹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教育教学相关标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校校深度合作;与企业、社会力量主体共同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等方面着重发力。


03

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应当何去何从?


1、实行创新驱动发展,在升级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提升教师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综合实力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专业设置突出职业导向性,使专业和课程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适应程度越来越高,不断升级传统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逐步培养双师型、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实践锻炼,让专业教师在有学历、有师德的基础上,拥有“师傅”的技术和经验。广泛吸纳社会资源,聘用具备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行业专家等参与教学、指导实践。

2、拓展延伸职业教育概念,打通普通教育、终身教育、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边界,实现资源协同共享,提高整体竞争力

第一,打通中职、高职及应用型本科,推进各阶段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师培养、相应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衔接,保障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二,打通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培训,灵活开放终身教育服务,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第三,打通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鼓励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相互转换机制,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互融互通、有效沟通。

3、加强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其他学校的合作,在“产教融合”中扮演主要角色

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协会、其他学校的合作范围,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和员工培养、实训条件建设和教学组织实施五大领域开展合作,包括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践计划框架,制定紧密、实质的联合培养机制,优化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重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使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衔接,提高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度。同时,由政府对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落实相关税收政策,通过多方互动、联结与共享,真正达到“产教融合”,最终实现多方共赢与发展。

4、走平台化、集团化、资本化路线,提高自身造血能力,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近年来,我国相继成立了成立一些职业教育集团,但主要是相对松散化运作的产业联盟。未来,紧密型、实体化、现代化的职业教育集团是主要发展方向,通过集团化运作,集中力量整合利用资源,实现规模效应、协同效应。职业教育集团应在优化完善治理结构与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将院校运营与资产运营相结合,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探索相关产业投资,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最大限度的发挥资产整体优势,提高经营性收入,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来源 | 北大纵横

声明丨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