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肩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职业院校必须根据形势需要,针对课堂教学、专业设置、就业指导等方面,作出调整和优化。








一是注重发挥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重视两者的互补效应。


从疫情发生后的网络教学实践看,网络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的教学平台如腾讯课堂、雨课堂等,能够与PPT、微信等软件兼容,可无缝链接到手机端、电脑端,使用的便利程度大大提高。课前预习时,学生在手机端收到习题即可按照要求完成预习,在网络平台展开讨论等;学生提交预习作业后,教师可以查询学生预习完成情况,并根据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平台可以实现师生互动,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课堂结束后,部分平台可以发送本次教学数据,及时反馈教学情况,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课后时,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发布作业,学生完成后拍照上传,教师可以在手机端和电脑端对作业进行批改,提高了教学效率。除此之外,网络平台可以对教学数据存储,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回看,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

当然,网络教学也存在着劣势,主要表现为:师生无法面对面,缺乏现场感,对教师把握课堂的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对学生的自控能力是个考验,如果学生自控能力不强,将会出现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情况;学校集中开展网络课程,可能会出现网络拥堵,影响教学效果,等等。

因此,有必要扬长避短,发挥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的各自优势,趋利避害,推动智慧校园、智能课堂的建设,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二是优化专业结构,适应就业形势需要。


教育作为经济发展助推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必须适应产业结构及用工需求变化,作出相应调整和优化。

目前,商务服务、旅游、房地产等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也将面临中长期影响,职业院校需要适当调整专业设置,缩减招生规模,而电子商务、运输仓储、卫生健康、计算机信息技术等行业用人需求上升,应适当扩大招生规模。

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近年来,电商行业蓬勃发展,吸纳就业能力突出。2020年7月,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9》显示,2019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4.81万亿元,其中网上零售额10.63万亿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达5125.65万人。

国家统计局今年7月发布的最新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数据中,网络经济指数高达856.5,比上年增长42.0%,对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增长的贡献率为80.5%。

今后上述行业将持续助力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可向相关专业进行倾斜。





三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传承老传统、培育新业态。


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让创新的理念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心中,鼓励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对经济的贡献逐年加大,职业院校理应投入更多师资和科研力量进行教学、研究,以适应新的经济浪潮,更好地进行转型,从而赋能学生以适应新时代新变化。

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可以挖掘传统业态的潜力特别是疫情期间和疫情之后人员流动不便的情况下,致力于培养乡土人才,培育乡土经济,已成为职业院校的必然选择。职业院校可开设乡村产业特色班,培养乡土人才后备军。通过各类职业院校的系统培训,乡村人才的技能水平将会得到较高提升,不但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还将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从职业院校学生自身角度来说,从个人实际和当前就业形势出发,调整就业预期,适度降低就业期待,这对于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尤为重要。




源 | 全民职教

声明丨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往期经典回顾